top of page

​校長的話

​校長的話

校長的話

「天台校長」不忘初心
盼為智障生添色彩

    新學年大部分學校只上半日課,位於鑽石山鳳德邨的禮賢會恩慈學校也不例外。訪問當日正值放學之時,學生們都在操場排隊靜候,當校長謝慶生經過,不少學生都凝望着他,「他們在等校巴回家,在課室的學生則在等家長接送。 」

 

校長室改成課室  天台闢「校長角」

 

      「我們本身是全日制學校,疫情下改返半日,每節課堂縮減至二十五分鐘。」謝慶生一邊帶領記者參觀一邊說,這亦是他騰出校長室,搬到天台樓梯一隅設立「校長角」的原因,「每堂時數縮短了,實際只有約十五分鐘上課,我不想初小學生走上走落,於是將桌椅、電腦搬走,把校長室改作課室。」 「天台校長」不易做,謝慶生憶說,「夏天天氣熱,可以吹風扇,以前做小販都試過日曬雨淋,這算不上甚麼。但冬天真的很難推,有幾天只得約十度,關了天台的窗及門都無用,好凍。」他自言談不上犧牲,反倒覺得辛苦同事,交份文件都要跑上跑落,「其實最怕是一旦走火警,來不及拿走重要文件。」

 

特殊學校難尋經濟人脈支援

 

      主流小學教師出身的謝慶生,因任教學校被「殺校」而轉行,輾轉做過書店老闆、小販,又設計過網上課程,之後任教於前教育學院,至一○年起擔任特殊學校校長一職,照顧近百名中度智障學生。上 任不久,便需為課室不足而頭痛,「○八年轉制之前,我們小一至初中只有八班,加到約十一班時,要將家政室等特別室轉做課室。」他不諱言,特殊學校天生處於弱勢,加上欠缺校友經濟及人脈支援,尋找政府以外的資源的確非常困難,「特殊學校不是純粹受惠者,我要強調,我們是有尊嚴地接受,而不是要外界施捨。」直至一七年教育局來電,他才驚覺學校原來有校舍加建計畫。之後幾年,謝慶生多番與教育局代表開會,商討加建校舍方案,又按照局方說法,主動爭取附近居民支持,帶領教師們落區「拉票」,去年在第二次諮詢終獲逾七成人贊成方案。

 

擴建校舍落空  與家長同尋出路

 

      原以為成功在望,但他沒想到局方竟以工程未符成本效益為由,將加建計畫「推遲」,其後更改,拒絕落實。擴建校舍的希望落空,謝慶生坦言亦曾感到迷茫,「我諗唔明,如果政府加一點資源給特殊學校,是不符合成本效益。那麼一開始,便不應該搞特殊教育,因為特殊學童畢業後,的確難有經濟效益。」當他目送來接子女放學的家長們,拖住智障子女離開的背影,這畫面正提醒着他,當初選擇特殊教育的初心,腦中也浮起很多學生的故事。他憶起,一名轉校生第一天上學時,戴上拳擊頭套,因他會不受控地狂打自己,「好記得他媽媽好擔心,個仔會打死自己,他祖母也因此血壓飆升。」後來他與教師一起想到,讓他上課時拿着特定物件,好讓他轉移視綫,成功讓他不再自殘,「不止幫到學生,亦幫到他的家人。」故他一直希望幫他們一把,「家長或照顧者照顧着智障小朋友,是不斷在沒有出路的情況下尋找出路,而我們的角色,正是與他們同行、一起尋出路。」

 

夥科企研手環辨別學生情緒

 

      加建計畫尚未有新進展,謝慶生卻不會坐着等。

硬件暫時改變不了,便從軟件入手。他說,現時正與

一些創科企業合作,着手研究以手環及機械人,辨別

學生的情緒及健康變化,「機械人就如伴讀者,可偵

測到學生的眼神、心跳等,讓照顧者知道他不開心。」

智障學生的黃金時間都在校園,我只想為他們的生命

添加色彩,只要他們有尊嚴地、愉快地成長,我覺得

便已足夠。」

 

文字來源:星島日報 二〇二一年十月四日 星期一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