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課程範疇:
1. 聆聽:聆聽不同場合和環境的字詞和語句;増進理解言語訊息的能力;養成良好的聆聽態度。
2. 說話:運用適當字詞及句語的能力;運用言語及其他非口語方式表達個人思想、意願和感受;養成良好的說話態度。
3. 閱讀:培養理解實物、圖像、文字信息的能力;理解應用於不同場合和環境的實物、圖像、文字信息;養成閱讀興趣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態度。
4. 書寫與寫作:培養視覺空間、手部肌能及手眼協調能力;培養書寫技巧和能力;運用文字或圖像表達個人思想、感受和要求的能力;培養寫作的興趣、良好的寫作態度及習慣。
5. 中華文化: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,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能力。
6. 品德情意:提高道德認知、意識和判斷力,從而促進自省,培養道德情操。
7. 思維:培養批判性、創造性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8. 語文自學:提高語文自學的能力,養成良好的語文自學態度和習慣。
9. 文學:接觸文學,感受文學閱讀的愉快經驗,欣賞文學之美。
教學策略:
1. 電子教學(AR、VR、電子軟件)
2. 多感官教學(兒歌課文、實物)
3. 圖像字
4. 溝通輔具
5. 圖像組織
6. 回應板




課程特色:
1. 語文週(中國節日活動、書法比賽、攤位遊戲)
2. 校本字典
3. 全方位活動
4. 跨專業協作(認讀小組、溝通訓練、寫字訓練)
5. 跨科協作活動
6. 跨校交流




語文科課程目的:
1. 透過語言文字及非語言文字方式,培養日常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,以及明白別人感受的能力;
2. 培養融入社會的適應力;
3. 培養良好的品德及社會意識;
4. 培養思考及解困能力;
5. 從聽、說、讀、寫方面,讓非華語學生於日常生活中應用中文;
6. 提升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,加強國民身份認同。